安多,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异于三大藏区之一的安多藏区那个安多)。历史上,此处藏族居民因其居住的地域在整个卫藏区的下部。安多县是语言文化的交叉地带,江河在卫藏区习惯于称藏布,在康区等习惯于称曲,而安多县的江河习惯于称曲,如尕尔丁曲、加木采曲等。
西藏民主改革前,安多有4大部落,由安多千户长管辖,隶属羌基。
1959年民主改革后,建安多县,隶属于那曲专区管辖。
1960年下半年,迁往两道河。
1961年9月,迁往帕那(一说,1975年安多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安多迁至帕那)。
1970年,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安多县即由那曲地区管辖。建县时临时驻地在拉日。
格拉丹东雪山
格拉丹东雪山位于那曲安多县玛飞吉日乡。其高度为6621米,是长江的源头。在它东面的山脚下,有一个面积约八百平方公里的冰塔群,被人们称为岗加巧巴(意为百雪圣灯)。
那曲安多县格拉丹东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其冰塔林观赏价值较高。
错那湖
错那湖位于西藏自治区安多县,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80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同时它是一个信徒经常会来朝拜的“圣湖”:每到藏历龙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就会四面八方拥来错那湖朝拜,所以,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错那湖是一个“神湖”。 祭祀“圣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相当于中原地区)汉朝时期。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错那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80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唐古拉山山脉 南部河溪均汇入错那湖流入怒江。
尼屋乡
尼屋乡位于嘉黎县东部,平均海拔3100米,地处藏东易贡藏布大峡谷,河谷区域宽阔,四面环山,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植被繁茂、氧气充足,素有“藏北小江南”、“天然氧吧”之称。
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或当拉岭,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它与喀拉昆仑山脉相连,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唐古拉山西段为藏北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都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北两麓。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山是昆仑山脉南支,或称可可稀立山,蒙古语为“青山”之意。横贯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中西部,西起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之南,东止楚玛尔河与沱沱河间的青藏公路以西,呈东西走向。它的西端在那曲市,原来设立特别区域,后来划归安多县,即在那曲市内部,治多县的地图有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