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墓,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城河南侧,是唐朝(7世纪—9世纪)吐蕃第二十九代赞普至四十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占地面积385平方千米 。
藏王墓是西藏自治区山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大的王陵,包括松赞干布墓、赤德松赞之陵,松赞干布墓封土顶部建有一座小型寺院,里面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像。藏王墓作为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吐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和探讨价值 。
1961年3月4日,藏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遗址分布
藏王墓主要保存有23座墓葬、2座石碑、2尊石狮和1处建筑(颂赞拉康复原建筑) 。藏王墓的墓葬大小不一,排列也不整齐,范围包括木惹山麓和东嘎沟口,墓地东西长约2076米,南北宽约1407米,占地面积约385万平方米 [8] ,主要分为东、西两个陵区,两区相距约800米;西陵区位于穆日山的北侧,所以又称穆日陵区,陵墓数量多,封土规模也较大,共发现13座陵墓,其中有几座规模庞大,从琼结河边向穆日山腰呈“一”字排列,另外规模较小的几座则比较集中地建在这一列陵墓的前方;东陵区即顿卡达陵区,共发现7座陵墓,排列没有明显规律,封土形制也不尽相同 。
封土形制
藏王墓的封土形制分为方形平顶和梯形平顶两种,以方形居多,封土大多用土、木、石等材料夯筑而成,各墓的封土半数高约10米左右,封土形制分方形平顶、梯形平顶两种,其中方形平顶居多,其结构大多数是以土、木、石夯筑而成,夯层一般厚0.07米—0.28米,内有圆木坚固 ;墓封坡面为夯层,每一夯层约15厘米—20厘米厚,层层夯实,形成高大方形墓封,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
松赞干布墓
藏王墓内的松赞干布墓(1号陵墓),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陵墓,也是整个藏王墓群的主墓,墓门往西南开,墓边长100米,墓高13米;封土顶部,有座小型寺院(松赞拉康复原建筑),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像。
赤德松赞墓
藏王墓内的赤德松赞墓,位于松赞干布墓的东侧,为赤德松赞和松芒布结的墓,封土较大,方形平顶边长180米。
封土平面接近方形,顶小底大呈覆斗形,存高度为18米,墓顶长95米,宽67米,墓底长130米,宽124米,占地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朗达玛墓
藏王墓内的朗达玛墓,封土较小,为方形平顶,边长3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