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隶属西藏自治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南部。位于东经97°02′-98°05′,北纬30°01′-31°01′之间。地处横断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南部,北连昌都市卡若区,东邻贡觉县,南与芒康县、左贡县接壤,西与八宿县毗邻,县城距昌都市区88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察雅县常住人口为57065人。
察雅,藏语意为“岩窝”。清代史料中写作“乍丫”或“扎雅”,相传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克贡村附近山头的悬岩下修行,后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早在远古时期,察雅就有人类居住。在距察雅县城以西约70公里处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卡诺遗址, 证实了在距今46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察雅及其附近活动。大约在公元前200─100年间,察雅开始出现原始部落,这种部落时代一直延续了800多年,到后期,已经出现了私有制的萌芽。唐时属吐蕃统治范围。唐末至宋朝又归“德巴”割据势力统辖。元朝时为亦思马尔甘万户府的辖地。明初隶属于磨儿勘招讨司。永乐年间,归翰君南哥巴藏卜管辖。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皇帝册封麻滚寺第四世活佛罗桑郎吉为那门汉。并赐“讲习黄法那门汉之印”,敕封察雅全部土地为其采邑,百姓为其属民。 察雅县 清末,赵尔丰在川边施行改土归流,察雅亦在改流之列。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在察雅设理事官。民国元年(1912年)察雅设县。民国四年(1915年)后察雅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改称察雅宗,设立“拉让”府。1959年1月,察雅宗解放委员会成立,1959年7月成立察雅县。县府现驻烟多镇。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设市,察雅县属昌都市管辖。
酉西温泉
位于昌邦线,察雅县吉塘镇内,距县城70公里,距吉塘镇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距昌都74公里。景区内有多处天然地热温泉,泉水水温各异,最高泉温约80℃。温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药疗保健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皮肤病和风湿病。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疗养的景区。
罗荣沟石刻群
距县城东部约28公里,王卡乡罗荣沟里,珍藏着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为十面观世音,其余分别为释加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相传石刻群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自然原形,是康区石刻少有的精湛之作。景区内青山环抱,是风景名胜浏览胜地。
向康大殿
地处香堆镇距县城79公里,该殿有尊“自生”弥勒佛菩萨而闻名于康区,关于这座古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青史》中称“七觉士”之一的贝罗杂那曾来过该殿,据“康区俄额的弥勒佛大殿有经”推论,大殿早在赤松德赞时代就存在;当地人的又一说法,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在俄埋下了一个伏藏,若干年后,地里长出一尊石佛,被农民犁地时发现,认定那就是自生弥勒佛,并把自己的披风披在这尊佛上,以后,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昌都寺创建者向生·西绕松布以及四、五、七、十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等都去过该寺朝拜,一千多年来,察雅各教派寺庙历经苍桑,有的早已变成废墟,有的几经毁建,唯有向康大殿被历代统治者所保护,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攻打察雅时唯有向康寺未遭劫难,清乾隆皇帝于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御赐“黎净地”匾额一方,由寺方悬挂于下门,其左右两侧还有两块镌刻有汉字的石碑,寺内还有清皇帝御赐的铜钟,至今仍悬挂于大殿内。
角克寺
该寺位于香堆镇角克村,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尼姑寺,益西旺扎公元1894年前后所建,属格鲁派最初一般僧人修行的地方——日初,后来尼增多,把角克寺改扩为尼姑寺,到解放前夕,有尼姑700~800人,规模宏大,尼姑众多,为西藏闻名,浏览此寺,可窥西藏宗教文化一斑。
仁达摩崖石刻
位于察雅县香堆镇仁达村境内,拉退山面东崖壁上,又名为遍知佛殿,双译为大日初如来佛,殿内有级摩崖造像,居正中的为大日初如来佛,左右有随行弟子和两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藏文和81个汉字,其中藏文内容涉及到吐蕃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化交流等,这一重要古迹,在1980年8月召开的拉萨藏学讨论会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彭措认为,这个摩崖造像是赤松德赞时代的,在年代上要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旱早,对研究吐蕃时期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里是一个东西向的峡谷,峡谷西面都有高崖耸立,犹如斧劈,旺布曲汨汨流淌,拉退山青松翠柏,据说松林即为当时文成公主秀发弃之而成,另外在拉山崖下有一巨石上遗留一足迹,相传为文成公主所遗,在拉退山峡谷不到200米长崖壁,共发现造像38尊,藏汉文刻铭十几处,其中最大者高达3.28米,最小者仅20厘米,是考察研究历史文化的去处。
勒萨普巴溶洞
位于香堆镇仁达村,溶洞口较窄,位置较高,洞内钟乳石晶莹剔透,形状奇特,民间传说此溶洞里可窥人间地狱的形成由来。该溶洞长达数公里,主洞中央空旷,岔道多,约需2小时都才走完。
萨嘎日初宝塔林
位于宗沙乡政府所在地约六公里处,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此处分布大小宝塔80余座,分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宝塔呈菩萨提型,底宽6米,高约10米,小型宝塔则造型简单呈现四方型,更使人称道的是镶嵌在大型宝塔四周的线石和供奉在宝塔前面的禽兽异鸟的园雕之作,此塔林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仓曲嘛呢卓珠
(巨型六字真言) 又名神奇公主路、该景区位于宗沙乡境内,有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神奇公主路,相传在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路过此地,用马鞭一挥而就的巨型六字真言,此六字真言每个字高约100米,约20层楼高,每个字体可放牧200只绵羊。
城市荣誉
2021年7月,入选“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拟表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