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德木寺遗址

  德木寺 是西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鲁朗这个名称也与其息息相关。公元13世纪,昌都地区大活佛⼀一世帕巴拉德钦多吉在德木拉山口修建了德木“拉卡洛色林”寺,并交由其母舅住持并形成活佛转世体系,此为德木寺之源。

  后经历任德木活佛励精图治,德木寺逐渐成为工布和波密相接⼀一带具有影响力的大寺,五世达赖喇嘛经工布地区进京受清皇室册封时,四世德木作为重要随从同行。相传,五世达嘛盛赞这一带山水田园美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以“龙王山谷”为此地命名,此即“鲁朗”之名的由来。四世德木活佛入京后受清皇重用而长期驻京,在此期间,与德木寺交恶的波密人趁机烧掠了寺庙。其后,德木寺被迫南迁德木山口以南的米瑞。南迁后的德木寺仍然不断壮大,并逐步将其影响拓展至了卫藏一带,历史上,其六世、七世和九世还先后担任西藏噶厦地方府的摄政要职,负责在达赖喇嘛年幼未立之间的西藏大小政教事务。如今,德木寺虽然荣光不再,但不论新寺还是旧寺遗址,都还屹立如初。最为重要的是,在此600余年的教化过程中,德木南北沟以及鲁朗、米瑞⼀一带,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都因此而底蕴深厚。

  从鲁朗的德木寺遗址到米瑞乡的德木寺,一条穿越历史的茶马古道隐藏在林海之中。

  这是一条翻山越岭长达25公里左右的马帮古道,崎岖的山路在莽莽林海间穿行,风中传来数百年马帮隐约的铃声。且不论两旁的风景有多美,单单是骑在马背上感受岁月的颠簸,就足以让人忘却忧虑、神游天外。

  米瑞乡的德木寺是在原鲁朗德木寺被焚毁后迁址重建的,重建后的德木寺在林芝地区1950年的8.4级大地震中被彻底摧毁,直到1952年,噶厦政府终于同意十世德木活佛前往修复德木寺。修复工作一直由父辈传到了子辈,上世纪90年代,十世德木活佛丹增嘉措的儿子德木·旺久多吉重新发起修建,并最终在1994年修好了主殿。

  从一世到十世,从父辈到子辈,从1374到2009.从鲁朗到米瑞,两座德木寺相隔着这一条百年古道,相互守望,共历沧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