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嘎皮央是一处石窟壁画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县城北边约40公里处。
东嘎、皮央是这里两个邻近的村子的名字。东嘎皮央,就位于这两个村子附近的土石山崖上。遗址分部在东嘎村的部分,是一组石窟群,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遗址分布在皮央村的部分,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总规模比东嘎大(若单论石窟规模,则以东嘎村为大),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10世纪,曾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石窟壁画是用矿物颜料绘制的,因此色泽完好。
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千米。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千米,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
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位于东嘎遗址以北的是皮央石窟群,也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山上散布约1000个洞窟,其中一些虽已塌毁,但总的规模比东嘎还要大。
初步考证,东嘎遗址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10世纪,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为保护这两处奇观.东嘎、皮央洞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但可向扎达文化局联系参观安排事宜。
为更好地保护“东嘎·皮央”遗址,西藏2013年4月启动遗址修缮保护工程。阿里地区文物局局长李兴国介绍说,截至2014年4月,总投资906万元的一期山体排水和洞窟治理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内全部完工。二期壁画修复工程也将陆续展开。
吐蕃王国末期,吐蕃最末一代国王朗达玛的后裔逃往阿里,在阿里建立起割据的小王朝,其中一个小王朝古格王朝的都城,便建在札达县境内的札不让。遗址中还保存着数百孔洞窟和绘制有精美壁画的佛寺、石窟遗迹,在城内的库房内存放着火药、铠甲、头盔以及各种铁制兵器。据藏文史籍《西藏王臣记》记载,古格王国先后传承共十六代国王,最后在公元17世纪由于西方传教士潜入古格传教,导致信奉天主教的古格国王与坚持以佛教为国教的大臣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邻国拉达克王国乘古格国内混乱之机,出兵围困其都城扎不让,将其灭亡。
象雄与古格,两个一度各领风流的西部古国,从此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令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们在浩翰的史海中苦苦搜寻,力图用科学的证据来复原其历史的旧貌。关于古格王国,虽然各国的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曾作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也有许多问题时至今日仍然藏在云山雾海之中未能得解。其中,一个最令考古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在于:当年这个王国最强盛时,一度号称达到十万之众,但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扎不让所有能住人的洞窟加起来,也只能容纳两千人左右,这不能不让学者们推测,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一定还有无数个像扎不让这样的古城堡隐藏在大漠荒原深处,被历史的风尘所掩盖。
于是,一支又一支考察队踏上了阿里高原,去探索神秘古国深藏于荒原大漠之中那些未知的世界。一支调查小队,由西藏文管会和四川大学藏汉两族考古学者组成,先后数次深入到阿里高原,终于取得了重大的考古新发现。在1992年他们发现了石窟壁画遗址,它位于扎达以北40公里处,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