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多拉神山

  多拉神山位于八宿县白马镇以东63公里的川藏公路旁,交通极为方便。这座神山规模不算很大,传统上分为外圈、中圈、内圈。

  “多拉神山”位於八宿县城以东4km,总面积12k㎡,神山奇特而怪异。

  “多拉神山”属於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红教),山内雕有石像多处,以释迦牟尼佛像最为考究,另有莲花座,菩提塔和转经堂等佛教圣物。多拉神山之所以名扬西藏,主要是由於神山上漫山遍野众多大小各异的岩石上都刻有六字眞言、经文和佛像,无名花草在石旁沈默,质朴沧桑之感油然而生。这些石刻图象与字体向外凸出,颜色与石头不同,如同将字体与图象镶嵌於石头上一般。这些石刻规模之大,书法、画功的艺术造诣之深,在青藏高原上是非常罕见的。这些山石、山巖上的经文,有的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霜雨雪。严重的风化使许多经文失去了人工雕凿的痕迹,致使有许多石刻经文和佛像被人们认为是天然形成的。

  入山的大门一旁堆有刻着六字眞言的牛羊头,这些牛羊生前都为它的主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而被放於此,表达了人与动物相依相生的纯朴自然理念。经堂旁一小木屋上还挂有死去的绵羊、山羊头骨,阐释了人们行善惜生的朴素思想。刻有六字眞言的石头旁,有宗教信徒堆放的小石头,每一颗石头都记录信徒转山一次,石头越多,表明转山的次数就越多。整个神山依布局和宗教含义可分七个景点:

  第一景点有释迦牟尼与许多小佛像和六字眞言;第二景点有莲花座一个,梅裏雪山图一个,图边有一个小洞,据说很久以前是强巴林的活佛从石头裏取海螺时留下的;第三景点是神山有两奇洞,相传其中一洞帕巴拉一世曾在此洞中取出一个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海螺,海螺珍藏在日咯则地区藏迦南寺,另一洞据说更加神奇,积德行善的人伸手入洞可以摸到羊毛之类的吉祥东西,而心不端、品不正,作恶不端的人手伸入洞则拔不出来;第四景点有六个大石头刻有六字眞言,每个石上只刻有一字,还有一个高约80cm的千手佛像,正上方从山上流下的三堆沙子,代表西藏主粮食小麦、青稞、荞子、象征着五谷丰收;第五景点主要有在四块巨石上刻的六字眞言及各种经文,还有许多小佛像;第六景点主要是朝圣区佛教转山路线;第七景点为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神山四周方圆几裏群众祭神耍坝子的地方,该神山据说是梅裏雪山的子山,每天当地群众转山人数一般不少於40个,佛教节日更加增多。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白马鎭、吉达乡、拉根乡的村民都要沿着神山的大圈行至山顶,在山顶顶峯前跪拜,祈祷当年的平安,祈祷完毕後,三个乡鎭的群众还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比赛,以此助兴,据说获胜的乡鎭就会在本年大吉大利,一帆风顺。

  在多拉神山经常可以看到转山的人,转山是转经的方式之一。藏传佛教徒认为,转山可以积累功德,并能得到神的佑护。据说,围神山转一圈,可清除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次生死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转百圈,可於今生今世成佛;如果在转山途中死去,则是最大的福气。虔诚的藏传佛教徒之所以热衷於转山的根本原因也就在於此。多拉神山是人们转山的圣地,这座神山对於转山来讲,传统上分为外圈、中圈和内圈三圈。转外圈的人很少,徒步转中圈一圈约需4小时,沿途可观赏天葬台和各类石刻艺术。登上主峯,则可鸟瞰整个多拉山的美景。而从内圈转一圈不超过2小时,这是多拉神山的核心部分,也是主要的参观点,途中可朝拜并欣赏以莲花生大师为主的各类佛像、佛塔、六字眞言及藏文祈祷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