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林县隶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东北部的一个县。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南北两面山峦起伏,南部有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原,中间有一条从北到南的蛇形狭窄“走廊”湘河流域。
吐蕃时期称扎西孜,后被称为湘巴(即后藏6个万户司之一)。
清朝初设南木林宗。
民主改革前,由嘎厦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联合管辖。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开京签定,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民主改革前,南木林是由西藏噶厦政府的4个宗和后藏班禅堪布会议厅的7个溪卡合并组成,分别由西藏噶厦政府、班禅堪布厅管辖。收税纳贡,派差服役,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1960年1月25日,成立了南木林县人民政府,隶属日喀则地区。
2014年7月,日喀则撤地设市,南木林县属于日喀则市,县政府驻南木林镇。
色结寺
色结寺,在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塔丁乡乃囊村东侧,距县城6千米。寺庙坐落在东日嘉山之巅,四面各有一眼清泉,山下有苯教色果查姆寺,是苯教祖师辛饶·米沃且后裔木辛氏族的住锡地,历来被视为“圣地”,海拔4125米。[8]
德庆热布杰寺
德庆热布杰寺位于南木林县南木林镇嘎布村。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创建,属藏传佛教格鲁(黄教),主供佛为吉尊江木央佛,主要开展以“格鲁瓦”壮瓦司松为主要内容的8种念经佛事活动。该寺占地面积1588.49平方米。
德庆热布寺“晋热”活动旧时有5种类型,现存只有4种即:桑杰朋巴、恰多果吉、得确、顿故。在南木林镇、达那乡、秋木乡、卡孜乡、多角乡、热当乡(拉布)的信教群众都参加“晋热”活动。
铁索桥
南木林铁索桥是贯通湘河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唐东杰布于15世纪主持修建的。相传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发明者,他以藏戏为募捐手段,修建了100多座铁索桥。南木林铁索桥现存南北岸边的桥头堡和横跨于河上的铁索桥。
南木林铁桥为西藏15世纪的铁索桥增添了地域范围,为研究西藏桥梁发展史,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和历史人物提供了重要资料。
1996年,南木林湘河铁索桥被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色吾寺
色吾寺位于南木林县拉布普乡普村境内的色吾沟内,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宁玛派属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此教派以传承弘扬旧密法为主,称为旧派。该派僧人均着红色衣冠,尊莲花生为祖师。色吾寺与山南地区“敏珠林”寺有母、分寺关系。距县城69千米,海拔4700米。该寺历史悠久,由果如白玛久耐创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寺曾有1个大经堂,11个殿堂,主供莲花生大师,现供有莲花生师徒三尊塑像,还有空行母益西措杰的修行洞。
甘丹曲果林寺
甘典曲果林寺位于县城所在地南木林镇雪堆村境内,由吐蕃王朝十四绕迥(1462年)时期嘎玛巴五世的学徒洛追创建,后由五世达赖扩建,取名“甘典曲果林寺”,属格鲁派(黄教十三林之一),主供佛江白伟巴(江木央)佛,主要开展以“颂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活动,寺庙占地面积238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