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县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下辖县,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唐古拉山南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与青海省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境内山峦起伏,沟垒纵横,西北部一些山峰常年积雪,中部和南部的山峰相对高差大,低山丘陵与谷地错落相间。
聂荣,藏语意为“悦耳谷”。
聂荣在元朝时境内出现了三个部落。明初又形成了一部落。后来这四个部落与比如、巴青、丁青等境内的另外一些部落一起,结成了在藏族历史上称之为“三十九族”的大集团,其活动的范围称“三十九族地区”。明朝中叶后,三十九族地区归附占据在青海的土默特部俺答汗、喀尔喀部却图汗。
明崇祯十年(1637年)又为蒙古和硕特部据有。
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清政府将三十九族地区暂划归西藏管辖。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将该地划归驻藏大臣直接管理。
民国五年(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霍尔基巧,管理各部落。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销霍尔基巧,将三十九族地区划分为聂荣等6个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阿扎白索宗。
1951年改聂荣宗,1959年聂荣宗由昌都专区划归那曲专区。1960年8月1日,聂荣县人民政府成立。
玉浦峰
玉浦峰亦称“永浦”,意为“碧玉沟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
汀给索瓦昂亚山
汀给索瓦昂亚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此山神被草原牧人视为重要的地抵山神。山脚下有神湖叫逆若措根,是山湖相映的朝圣地。[2]
据传,此地是羌门加莫女神之居所,有她的坐骑神牛的蹄印,故而湖名“日逆若”,意为“蹄湖”。据《琼波世系传》记载:索瓦昂亚山和逆若湖仙共生有18子,即迦钦久杰(十八金刚),其中的忸古杰就在他们身边。
杂玛崩扎山
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顶峰是乱石,山腰是片石,山脚是草坡。峰顶平坦如坝,美丽壮观。其周围还有许多著名山峰,如夏如拉赞、本波杂那、玛本巴地纠松等。
那塔赛保峰
那塔赛保峰亦称“那木褡赛保”,意为“岩羊黄绝崖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
嘉赞扎乃蔡亚山
嘉赞扎乃蔡亚山亦称“巴南诺布拉赞”。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山呈红色。传说此山的依神是沃岱贡杰雪山之子。
卓如扎冬纳保峰
卓如扎冬纳保峰,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城东北。意为“波谷黑石山”,亦称“卓日扎冬纳保”。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