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措林寺在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彭措林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2公里,海拔4100米。彭措林寺是在藏巴汗(即:第悉藏巴·彭措南杰)的支持下,由多罗那他于1614年创建。寺庙建成后起名为“达丹彭措林寺”,曾是觉囊派的重要道场。1649年后,好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期改宗格鲁派,更名为“甘丹彭措林寺”,简称“彭措林寺”。
据传,该寺创建以前,在其西北方雅鲁藏布江对岸的山尖有一小寺名“当嘎拉孜”,当时的住持就是多罗那他,由于地形限制当嘎拉孜寺不宜发展,多罗那他意俗移址,恰在此时有一只乌鸦将他的盘子叨走,他紧追至现地后山顶方得到盘子,遂决定在此建寺,那现在的彭措林寺。
据藏文史书记载:多罗那他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著名高僧和佛学家,也是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最大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转世系统的实际奠基人。他原名“衮噶宁波”,藏历第十绕迥之木猪年(1575)生于卫藏交界处喀热琼尊地方一个佛学翻译世家贾译师庭。幼年在觉囊寺出家,学习显密经论。青年时期,师从多位来藏印僧听闻佛法、研习梵文,受益极大,成为名噪一是的知名佛学家。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写成《印度佛教史》,影响广泛;1614年在觉囊寺附近兴建达丹彭措林寺,弘传自宗教法,把持“他空见”的觉囊寺附近兴建达丹彭措林寺,弘传自宗教法,把持“他空见”的觉囊派推向顶峰。同年被藏巴汗荐往喀尔部传教弘法,行前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赠予“迈达理”(意为“慈氏佛”)活佛称号。他在外蒙古弘法达二十年之久,被尊为“哲布尊丹巴”(意为“至尊圣者”)。他一生著述甚丰,除《印度佛教史》外,还有《时轮源流》、《娘地教法源流》等传世。
彭措林寺的建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修建了集会殿;第二阶段修建了16座小佛殿和部分僧舍;第三阶段修建了山顶的土布坚拉康和山上的部分小殿堂,历时十二年完成。以后历年又有增修和扩建。兴盛时期有喇嘛3000人,民主改革前有喇嘛350人,现有41人。
寺存“四宝”:一是堆波瓦·喜饶坚赞的打结拐杖,约1米长;一是多罗那他的手杖,据说是蒙古人所赠,手杖上雕刻有蒙文和藏文,手柄上雕刻有一龙头,上部雕有米拉日巴(1040~1123)正在修行的形象,其下盘雕一条张牙舞爪龙,雕刻的图案有海螺、雕工细致,构图巧妙,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三是多罗那他的法钹,相传众生闻到其声,便能解脱苦海;四是一对宝石,一个形似鸡蛋呈白色,上面有天然形成的“嗡啊吽”咒语和字形符号。另一个形如杏仁,中间有一道明显的白线,据说这对宝石是纳木龙王赠献给多罗那他之护法神贡布扎协的供品。
彭措林寺每年藏历12月27日要举行跳神活动;藏历10月8日要举行朝拜度母仪式,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