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地处东经92°7′-92°12′,北纬29°18′-29°42′ 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北邻桑日县,南抵隆子县,东靠加查县,西接乃东区。
曲松县原名拉加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后裔拉加“里法王”(亦称山南王)独立的自管区,曲松,藏语意为“三河”。因色布河、江扎河、贡布河贯穿全县境内,该三条河藏语译音为“曲松”。
公元633年,吐蕃王朝将其政治中心由泽当迁至拉萨,以泽当为中心的山南市不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仍是吐蕃王朝统治者重要的粮仓和人力供应地。吐蕃王室的后裔仍保持着对这一带的统治权。
公元846年,第九代赞普郎达玛因毁灭佛法被僧人刺死,王室内部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讧,吐蕃王朝告于崩溃。
吐蕃崩溃后,藏族进入从奴隶社会向封建初期过度的时期。
公元877年,发生了西藏历史上有名的“邦金洛”运动,即奴隶暴动。在“邦金洛”运动中,威松(奥松)的儿子阿达贝考赞被起义军杀死,阿达贝考赞的大儿子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其后代分别建立了拉达克和古格小王国。
十世纪末,在雅隆河谷地带原吐蕃王室一分支,建立了雅隆觉卧的地方政权,当时周围的小封建主实际上都是拉加里属下的小贵族,从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到民改前,拉加里地区的这种格局基本未有大变更。
公元1246年,萨迦班智达同蒙古阔端会面,并发表致蕃人书,拉加里同整个西藏正式加入了中国,成为元朝的属地。
十三世纪中叶,当元世祖支持萨迦政权统治西藏时,拉加里已有相当大的势力,在萨迦政权兴盛时,拉加里归顺萨迦。
十四世纪中叶,萨迦政权被推翻,噶举派的帕莫珠巴(帕珠)政权建立,帕珠政权废除西藏在萨迦政权时期形成的万户制度,并未在拉加里地区委任本家进行管治,拉加里地区对帕珠政权仍然坚持了政治上的独立。
十五世纪初,喇嘛教格鲁派兴起,拉强巴热丹和拉玉廊旺曲兄弟进一步把统治范围扩展至沃卡达孜宗(今桑日县附近)。在后几代“赤钦”的努力下,拉加里权势进一步得已巩固加强。
1646年,五世达赖访问拉加里法王,并批准拉加里王统治这块地方的世袭权,对拉加里地区的一切事宜均由拉加里王自行处理,这三个赤钦虽统一于噶丹政权之下,但仍各自割据一方,在政治上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十八世纪初,新疆准噶尔侵入西藏,清政府派军队入藏驱逐准噶尔,拉加里赤钦白玛协助准噶尔抵抗清军,准噶尔败逃后噶丹颇章政府对拉加里地区施以惩罚,将其在沃卡的庄园全部没收,对拉加里地区的政治统治进一步加强(但仍然未能在本区内建宗)。清朝在西藏委派驻藏大臣后,还经常派人教育赤钦子弟学习汉文。
十三世达赖期间(1878—1933),为加强西藏地方政府对西藏全区的统治,西藏地方政府将拉加里地区列为“洛基”(山南总管)下属类似宗(县)的行政单位。拉加里地区俨然是西藏地方政府属下的一个独立小王国。
法王统治的地区有拉加里宗、加查宗、隆子宗和桑日宗。
1956年,拉加里宗改名为拉加里县。
1959年5月5日,拉加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65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拉加里县又更名为曲松县,隶属山南地区(今山南市)管辖。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设市,曲松县隶属于山南市。
曲松县全县文物景点,就有9处,包括古遗址2处,古墓群及古建筑群2处,石窟2处。拉加里颇章(又称拉加里王宫),位于县城南面海拔4000米处,始建于13世纪,其建筑风格、壁画等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县政府所在地卓康有山南王夏宫,修缮后保存完好,拉日石窟、洛村石窟位于堆水乡境内,其气势、壁画、雕刻艺术可与敦煌石窟相媲美;色吾温泉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沐浴之外,又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此外,还有下洛村的千年古柏。
吾金古如拉康位于下洛村三组。宁玛派寺院,该拉康是藏传佛教中有名的洛边仁布齐修行的地方。拉康内有个神奇的巨石,据说此石具有延年益寿和治疗疾病的功能。该拉康有莲花生佛像及宗喀巴石头佛像各一尊。并有许多传说,朝圣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