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申扎县

  申扎县隶属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藏语意即洁白、透明,无暇的精盐(“申”音译为洁白、透明;扎”音译为盐巴)。古称纳仓德巴。地处藏北高原腹地南部、冈底斯山和藏北第二大湖色林错之间,中心位置东经88°38′,北纬30°57′,南以念青唐古拉山为界、与日喀则市相连,北与双湖县相望,东与班戈县接壤,西与尼玛县为邻。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520公里,距那曲市505公里。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纳仓德巴改为申扎宗,由西藏噶厦政府直接委派宗本直至西藏民主改革前为噶厦政府所统辖。

  1959年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将原申扎宗和后藏达那伦珠则路卡的雅木地,巴扎、准布、塔尔玛、加龙等部落及谢通门路卡的堪巴查桑、新沟两部落和多巴、卡彭、多瓦、卓瓦等部落合并为申扎县,辖区面积19.8万平方千米。隶属那曲市管辖至今,县府驻岗桑多第(申扎镇)。

  1977年经西藏自治区批准,又将县境内的7区1公社划分为文部和双湖两个办事处(县级单位),均直属那曲行署领导。 

  2012年12月26日,撤双湖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共双湖县委。

  1987年,班戈县新吉区的统一乡划归申扎县。1988年撤区并乡,原巴扎乡、扎仓乡与木地乡合并为巴扎乡,原马跃乡和多加乡合并为马跃乡,原买巴乡、加绕乡合并为买巴乡,原恰乡和本日乡合并为恰乡,原申扎乡、新贡乡和玉珠乡合并为申扎乡,原塔玛乡、卓布乡、新去乡和扎琼乡合并为塔玛乡,原夏过乡和朝罗乡合并为夏过乡,原雄美乡、去领乡和青嘎乡合并为雄美乡 。

  1996年,全县辖8乡:巴扎乡、马跃乡、买巴乡、恰乡、申扎乡、塔玛乡(塔尔玛乡)、夏过乡(下过乡)、雄美乡。县政府驻甲觉底部(甲觉底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申扎县常住总人口16487人,其中,马跃乡1593人,申扎乡2940人,雄梅乡2905人,买巴乡1180人,塔尔玛乡2932人,巴扎乡1761人,下过乡1888人,恰乡1288人。 

  2002年,申扎县将8个乡调整为2镇、6乡:申扎镇、雄梅镇、塔尔玛乡、巴扎乡、恰乡、下过乡、买巴乡、马跃乡。同时将73行政村调整为4居委会、69行政村。县政府驻申扎镇。

  200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8030人。2008年,全县面积2.5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85万人,2个镇、6个乡,2个居委会、60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申扎县常住总人口20285人,其中,申扎镇4296人,雄梅镇3437人,马跃乡1829人,买巴乡1383人,塔尔玛乡3405人,下过乡2330人,恰乡1565人,巴扎乡2040人。

  申扎县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雄梅镇错愕鸟岛、马跃乡藏羚羊栖息基地、买巴乡藏羚大产房基地、色林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保护基地(申扎自然保护区);三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景点(买巴乡1村山岩画容洞、申扎镇8村其布龙巴墓地、马跃乡6村普巴岩画)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点有5个寺庙(东热寺、强格寺、夏尔寺、热德拉康、吉琼日追)。

  申扎自然保护区

  申扎自然保护区位于那曲市申扎县附近,建立于1993年。保护区聚居的鸟类有120多种。保护区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和繁殖地。

  申扎自然保护区正处于羌塘内流区南部大湖密集的宽广湖盆地带,区内的格仁错水域面积476平方千米,水面高程4650米。湖水矿化度低,适于水生生物与水禽生长和繁衍,尤其是低洼湖区内分布的大蒿草等组成的沼泽草甸滩地,有巴汝藏布、永珠藏布等内流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理想栖息环境,是中国现有7个黑颈鹤保护区中海。

  色林错

  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亦为大型深水湖,湖心区水深在30米以上,

  色林错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湖体东西长72千米,南北宽约22.8千米,东部最宽处达40千米。截至2014年6月,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平方千米,比纳木错多出369平方千米,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最深处超过33米。1985年,色林错湖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错鄂鸟岛

  错鄂鸟岛位于那曲申扎县色林错周围,方圆14000多平方千米的湿地是为保护黑颈鹤而建的保护区。藏族人称黑颈鹤为“宗宗”,意为天鹅,这是世界上已知15种鹤类中惟一存于高原的鹤。

  扎日温泉

  扎日温泉亦称“扎日取才”、“扎日曲灿”,意为“石山温泉”。在那曲市申扎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温泉对治疗各种疾病有特效。周围有天然牧场。 

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