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藏语:bkra-shis lhun-po,英语:Tashilhunpo Monastery),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扩建修缮。

  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僧侣房舍57间,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藏族传统工艺和建筑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表现得较好。

  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 1961年3月4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2017年8月28日,扎什伦布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宗喀巴的第八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希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9月,为安放释迦牟尼镀金铜像,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根敦主持兴建。同年,措钦大殿(大经堂)始建。

  明天顺三年(1459年),措钦大殿(大经堂)落成。

  明天顺五年(1461年),在大经堂左侧扩建一个大佛堂,同年修建度母殿。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罗桑却吉接任扎什伦布寺第16任法台。他效法大昭寺,创立了扎什伦布寺的传召大法会,还大量制作佛像,修建佛殿,新建僧舍,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明永历二十年(1666年),曲康夏建成,造该灵塔共用去黄金2700两、白银33000两、铜39000公斤、绸缎9000多尺,各种珍珠宝石不计其数。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强巴佛第一次更换袈裟。

  民国三年(1914年),强巴佛殿建成。

  1957年,强巴佛第二次更换袈裟。

  1982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请示中央修一座合葬灵塔祀殿,中央很快予以批准,并拨款780万元及黄金108.85公斤、白银1000公斤、水银665公斤、紫铜皮5638公斤、木材1099立方米、钢材11.8吨,水泥1105.67吨、石料71782块。

  1984年4月,灵塔祀殿开工。

  1985年,扎什伦布寺举行了第三次更换袈裟的仪式。

  1988年12月,灵塔祀殿竣工。

  1989年1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了“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灵塔和祀殿的决定”。

  1990年9月20日,灵塔祀殿正式奠基动工。

  1993年,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及祀殿落成开光,中央政府用去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宝石200多颗,耗资6400多万元。

  2008年4月,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投入1.18亿元,对扎寺主体殿堂进行大规模维修。

  2011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创新寺庙管理,着力提升寺庙公共服务水平,为寺庙通路、通电、通水、通信、通广播电视,解决僧尼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